什么是肠易激综合征?
肠易激综合征(irritable bowel syndrome,IBS)是消化系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,以慢性、复发性腹痛及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的临床特征,全球约有11%的成年人群深受其影响,它不仅严重损害了患者的生活质量、工作效率,并且大大增加了社会医疗成本。最新的罗马Ⅳ标准将 IBS按不同临床症状分为腹泻型(diarrhea predominantirritable bowel syndrome,IBS-D)、便秘型(constipation 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,IBS-C)、混合型(mixed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,IBS-M)和未分型(unsubtyped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,IBS-U)4 个亚型,而不同的亚型分类有助于对 IBS潜在病理生理机制的认识,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。虽然 IBS 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晰,但普遍认为它是一种多维度、多因素异质性的疾病,潜在机制主要与中枢神经系统和(或)社会心理异常、食物耐受性、胃肠道改变及基因易感性密切相关。其中,中枢神经系统和(或)社会心理因素主要涉及内脏高敏感、脑肠互动异常和社会心理功能障碍(应激);而胃肠道改变主要包括肠道菌群失衡、动力异常及肠道低度炎症和肠黏膜异常免疫激活。正因为其病理生理因素多样,导致一种症状可由多个病因所致,抑或是一个因素引发多个不同的临床表现。当发生肠易激综合征时,可以适当服用一些微生态活菌制剂缓解腹泻的情况。*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,仅供阅读参考,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。资料来源:[1]Defrees DN, Bailey J.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: epidemiology,pathophysiology, diagnosis, and treatment[J]. Prim Care, 2017[2]胡玥.吕宾.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进展.中国实用内科杂志.2020[3] 吴兵,张声生.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证候学研究进展.《 北京中医药 》.2007[4]百度百科